近日,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文件提出,要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人才發展也需要“種子工程”。各級組織部門對于人才的培種、育苗思路,或許可從農業對種業的相關措施中略得一二。
“種子工程”的關竅,其一在“篩種”。關鍵在做好人才的資質普查,構建開放協作、共享應用的人才資質鑒定評價機制。現如今,很多地區的人才景狀都呈現出良莠不齊的特點。要想不埋沒人才、錯放漏放人才,更不能讓平庸之輩濫竽充數,就要定好“規矩”。制定資質普查標準,能夠使各專業人才的門檻恰如其分。不能過高、不切地區發展實際,也不能過低、讓不夠懂的人“獨挑大梁”。有一套完整嚴密的標準也能讓各專業人才的分類從嚴從細。一方面有利于挖掘人才的多元能力,另一方面也便于對人才的規范管理。同時,完善人才信息數據庫,實行清單化動態管理、跟蹤服務,多個地區的人才公開信息可以交流互鑒、人才資質標準可以交流互議、人才評價體系可以交流互商,從而不遺余力提升人才“種子”的“含金量”,人才“苗子”便能更加茁壯成長。
“種子工程”的關竅,其二在“育種”。全面實施人才育種重大項目,扎實推進國家級、省級、市級人才育種聯合攻關和改良計劃,加快培育新型人才。對個別專業的人才要進行特殊、重點關注。有些涉及國家機密或行業保護方面的人才最好有一套另行的標準培養規劃,促進我國的人才培育體系安全、穩健、嚴密發展。一號文件中也強調: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組織引導教育、衛生、科技、文化、社會工作、精神文明建設等領域人才到基層一線服務,支持培養本土急需緊缺人才。從鄉村產業的角度來看,培育鄉土人才的“種子”大有可為。比如培訓鄉村產業“大數據”或電子商務的帶頭人、農業管理精英人才、農技人才等。有了育種的好方向,大規模實施人才“播種”自然是有的放矢。
“種子工程”的關竅,其三在“試種”。要敢于、善于進行人才“種子”的“試種”工作,有序擴大試點范圍,多措并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各地區在每年春招、秋招時期瘋狂進行搶人大戰的背后,其實搶的不僅僅是一批人才,更是有著搶先一步的“超前思維”。有了人,方能開展將這一批批人才送到本地新興產業、新興崗位去開拓本地發展新思路、新方法的智慧謀略。有了人,才能立好“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決心。人才的“試種”雖然只是人才的小范圍“播種”,但意義卻非比尋常。一旦試種的種子能夠爆發出蓬勃生機,則代表著人才的長遠播種具備了穩定性,人才培育工作也能上到一個新臺階。
人才發展的春天已經來到,人才播種工作事不宜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盛景倚馬可待,人才“種子工程”一定能讓更多人才在廣袤大地上干出成效、干出精彩。(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區茶棚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