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大學生村官“扎根基層、受益基層、奉獻基層”,岷縣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大學生村官練好“四種功夫”,不斷提升解決農村問題、服務農村發展的“真本領”。
抓學習,練好“基本功”。建立“3+1”幫帶培育機制,即鄉鎮領導班子成員、村黨組織書記和駐村干部同時聯系一名村官,一對一傳授工作方法和心得,幫助大學生村官快速掌握村情、民情,理清工作思路,盡快進入角色。
建立大學生村官長效化培訓機制,著重從農村工作政策法規、基本知識、工作方法和縣情、鄉情方面開展專題培訓,幫助準確理解和領會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近年來,全縣共舉辦崗前培訓班9期,累計培訓大學生村官90多人次,先后選派22名大學生村官參加了赴外培訓。
勤走訪,練好“為民功”。建立全員駐村聯系制度,為每名大學生村官確定20戶聯系戶,堅持每月走訪一遍,并做到離任村干部、黨員、村民代表、低保戶、計生戶、重點上訪戶等“六必訪”,了解群眾就業、收入、產業發展等情況。
落實民事代辦制度,對群眾需要辦理的事項,第一時間辦理,積極反饋群眾愿望和呼聲,既當黨和政府的“傳聲筒”,又當群眾的“回聲筒”。岷陽鎮池那灣村大學生村官楊乾勇,在擔任黨支部書記助理期間,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配合市、縣“雙聯”部門,硬化村內道路2.76公里,實現自來水入戶全覆蓋,徹底解決了村民“行路難”“吃水難”的難題。
嚴要求,練好“自律功”。縣委組織部牽頭抓統籌,要求大學生村官每季度向縣委組織部匯報一次工作,每半年召開一次大學生村官座談會,全面掌握大學生村官工作動態;鄉鎮黨委履行職能抓管理,向大學生村官發放民情日志和工作日志,詳細記錄走訪群眾情況、工作內容、工作進度、工作成效,建立了以“一日一記實、一月一總結、一季一報告、半年一座談、一年一考核”為主要內容的“五個一”管理考核機制;村級黨組織落實日常考勤制度,要求大學生村官必須在村開展工作。
同時,加強對大學生村官的思想引導,組織開展《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研討會,分享感悟、暢談體會、交流思想,研討會結束后每人撰寫一篇體會文章,縣委組織部將優秀文章編輯成冊,用于學習交流。
重實踐,練好“綜合功”。有針對性地選派大學生村官承擔脫貧攻堅、信訪維穩、征地拆遷等急難險重工作,在工作中積累經驗,增長才干。將全縣31名在崗大學生村官全部調整到貧困村任駐村幫扶隊隊員,協助駐村幫扶隊和村“兩委”班子開展工作。依托大學生村官創業扶持項目,鼓勵大學生村官自主創業,帶頭致富。
目前,茶埠、清水等鄉鎮大學生村官利用創業扶持項目資金,領辦、創辦農業企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中茶埠鎮大竜村大學生村官康小兵,通過淘寶注冊“岷縣綠源歸芪參特賣店”網店,吸納社員175戶(其中貧困戶160戶),注冊資金200萬元,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貢獻了力量。同時,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積極推動“電商+合作社(協會、企業)+大學生村官+貧困戶”等模式,幫助群眾脫貧致富。
截止目前,全縣大學生村官共開設網店6家,帶動貧困戶349戶,每年幫助貧困戶戶均增收3500元以上,帶領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