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所需,上海所能。”自1996年中央明確上海對口幫扶云南,尤其是2021年上海結對幫扶關系覆蓋云南全境以來,上海累計投入云南幫扶資金168.12億元,實施項目5210個,滬滇協作多項指標走在全國前列,塑造了東西部協作新典范。
東西部協作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一項關系大局、長遠的改革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開展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是黨中央著眼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決策。
近年來,云南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西部協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完善協作機制,拓展協作領域,創新協作方式,深化協作內涵,全力夯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銜接基礎,不斷推動東西部協作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邁進。
穩崗就業新提升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東西部協作中最重的任務之一。
為了擔好這一重任,上海將云南在滬脫貧勞動力就業納入全市就業計劃整體目標,并修訂《上海市對口支援與專項資金支持滬滇勞務協作相關政策口徑》,增加了穩就業補貼、技能提升補貼等專項政策,援企紓困穩崗位、穩就業。
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云南省已有4.7萬名農村勞動力實現在上海就業,其中脫貧勞動力3.9萬人。
要就業,先得有技能。滬滇兩地堅持通過精準化培訓,打造技能型人才,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定崗式”培訓,不斷推動農村勞動力由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2023年舉辦勞務協作培訓404期,培訓農村勞動力1.79萬人次(含脫貧勞動力1.49萬人次),讓脫貧群眾實現“一技在手,就業不愁”。
近年來,云南脫貧地區農村勞動力開始涌現一批技能型人才。由此而來的是更大的平臺、更多的機會,東方航空、春秋航空定向招錄云南籍空乘;上海消防救援局面向云南紅河州脫貧家庭招錄政府專職消防員;江南造船廠、振華重工采取“大國工匠”師徒帶教培養云南籍技工……
上海市援滇干部聯絡組組長、云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掛職)邊慧夏說:“穩崗就業不是一時一地的權宜之計,滬滇協作堅持在常態化穩崗上動腦筋、下功夫,建立勞務協作長效對接機制和跨界穩崗轉崗機制,實現了穩崗就業的新提升。”
為此,上海依托云南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位置優勢,結合東部沿海及上海地區產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梯度轉移,在云南進行針對性產業配套,為群眾就近就業提供用工崗位。
目前,已有一大批綠色能源、生物醫藥、新材料、數字經濟等項目相繼簽約落地云南,正在成為穩崗就業的新高地。
多元增收新實踐
2020年以來,云南每年將上海援滇資金投向產業發展的比重分別為68.78%、69.04%和72.11%,投建了一批關聯生產的設施設備,補齊建強產業鏈條,培育優勢產業,夯實產業發展根基。
推動產業不斷發展,最根本的還是為了提升聯農帶農能力。今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凡是使用滬滇協作資金的一律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為產業富民上了“保險”。
每年3~4月,是昆明市團街鎮運昌村特色草莓成熟的季節。在運昌村特色草莓種植基地里,一顆顆紅艷欲滴的“天使草莓”“隋珠草莓”散發著濃郁的香氣,令人垂涎。
據了解,該基地建設于2019年,是上海市普陀區為對口幫扶祿勸縣而建,投資318萬元。基地以“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聯動周邊農戶共同發展特色莓果種植產業;村集體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向當地農戶租用土地,吸收剩余勞動力到基地務工,實實在在為當地群眾穩定增收拓寬了路子。
運昌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楊建軍說:“在基地務工的村民在家門口既能增收還能照顧家,每月的收入4000元左右,而且借助產業,村集體也有一筆不小的收入。”
像這樣發展起來的聯農帶農富農產業,在云南還有很多,鄉村旅游也是其中的代表。
近幾年,滬滇通過共建鄉村振興示范村,打造大理“有風小院”、普洱“共享星村”等品牌項目,帶動農產品生產加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發展。
為了讓產業與群眾利益聯結更緊密,上海還明確幫扶資金形成的資產歸屬村集體,實行所有權、經營權、收益權、監督權“四權分置”。選擇有實力的市場主體與村集體合作經營,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讓群眾收入來源更加多元,更持續穩定。
銜接有道新成效
時至今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已進入后半期。近年來,上海市援滇工作通過社會公共事業提檔升級,社會組織幫扶提速擴面,消費協作幫扶提標強基,全力推動銜接工作取得新成效。
教育與醫療的短板,是云南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中繞不過去的坎兒。為了幫助云南補齊這兩塊短板,上海積極推進教育、醫療“組團式”結對幫扶,讓專業的人才干專業的事情,并努力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隊伍”。
針對教育的弱項,上海市“組團”市屬學校管理人員、專任教師與云南省內教師,并“打包”到云南27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幫助當地普通高中、職業高中學校在教育和管理水平實現整體提升。
經過“組團式”幫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27所普通高中2023年較2022年本科上線率平均提升7.3%,11所職業高中在招生和就業兩端都有明顯改善。
云南怒江州蘭坪縣職業技術學校正是受益者之一。自2022年8月幫扶以來,學校班級數從原來的3個增至13個,專業數從原來的4個增至12個,學生就業率從原來的60%達到現在的100%,其中還有44名畢業生在上海高薪就業。學校的變化,已成為師生們的美談。
在醫療幫扶工作上,云南129家醫院與上海135家醫院結對,50名醫療人才組成10支醫療隊“組團式”幫扶云南10個重點幫扶縣醫院,為當地培養了一大批業務骨干、學科帶頭人,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在云南文山州馬關縣,群眾紛紛贊揚:“現在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真是太方便了。”
此外,上海還依托社會組織力量,積極開展助力滬滇幫扶公益行動,覆蓋扶困、助醫、助學、助殘、飲水安全等領域。同時,整合市內資源,全方位立體式開展消費幫扶,如今元陽紅米、昭通蘋果、保山咖啡等滬滇消費協作品牌已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