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縣與越南、老撾接壤,國境線長183公里。帶著對邊疆民族地區群眾的牽掛,調研組深入江城縣康平鎮勐康村上壩卡組和瑤家山村莫作山組,了解改善沿邊村民和直過民族群眾生產生活情況。村民們激動地告訴調研組,黨和政府一直關心關愛我們,派來了好干部,制定了好政策,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日子。聽著群眾肺腑之言,陳豪說,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著邊疆各族群眾的冷暖,出臺了一系列利民惠民富民好政策,就是為了幫助大家過上幸福美好生活。我們一定要心向黨、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自覺扛起守土固邊的使命責任,當好祖國西南邊疆的守護者、建設者,把每一個邊境村莊都建設成為美麗村莊、幸福村莊、和諧村莊,讓子孫后代安居樂業。

江城縣國慶鄉嘎勒村澳洲堅果種植基地,綠油油的果樹生機勃勃,累累碩果掛滿枝頭。陳豪對江城中澳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發展產業帶動群眾脫貧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技術示范、市場引領等方面的帶動作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支持企業做優做強、打造品牌,使高原特色農業成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省市相關部門要努力在產業規劃和服務企業上下功夫,立足沿邊優勢,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嚴守資源環境生態紅線,真正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9月7日,陳豪來到墨江縣聯珠鎮碧連村大寨上下組,調研農村危房改造等脫貧工作情況,并與建檔立卡貧困戶、駐村工作隊員、村組干部、群眾代表座談。記者 雷桐蘇 攝
大雨滂沱,山路崎嶇。調研組長途驅車來到墨江縣聯珠鎮碧連村大寨上下組,進村入戶了解脫貧攻堅情況。“打工收入多少、養豬收入多少……”在剛剛搬入新居的貧困戶朱榮強家中,陳豪指著墻上精準脫貧明白卡,掰著手指頭一筆一筆地算增收賬。在與基層干部群眾座談交流中,村民白夢娜告訴調研組,自己雖然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但切身感受到新農村建設給自己生活帶來的大變化。陳豪贊許地說,脫貧攻堅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偉大事業,中華民族是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團結和睦、共同發展的大家庭,大家要在黨和政府關心、社會各界幫助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先富帶動后富,共同努力創造美好未來。
教師節將臨,陳豪專程來到聯珠鎮碧連村小學看望鄉村教師,送上節日祝福,勉勵大家扎根農村、教書育人、播種希望,用心照亮孩子們的成長道路。他叮囑學校要關心教師,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要求教育部門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在全省開展學生營養餐達標行動,確保孩子們健康成長。
調研中,陳豪強調,激發干部群眾內生動力,是實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的關鍵。全省要更加注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輸送精神給養,引導貧困群眾增強主體意識,挖掉思想窮根;要聚焦“素質貧困”突出問題,引導貧困群眾學習文化知識、生產技術、就業技能,增強自我發展能力;要樹立自強自立的先進典型,營造脫貧光榮的濃厚氛圍,用榜樣的力量激發脫貧斗志;要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機制體制,補齊發展短板,增強發展活力;要深化邊疆黨建長廊建設,突出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戰斗堡壘、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堅固基石、維護邊疆和諧穩定的鋼鐵長城。
劉慧晏、陳舜參加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