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一定要小,每簇要保留2至5個飽滿芽點,確保帶有3個以上小塊根……”4月16日,貴州省望謨縣打易鎮毛坪村的中藥材育苗基地,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選派的駐村第一書記楊道斌在指導村民進行天門冬分株繁育。
“傳承融匯 厚德濟民”的院訓始終激勵著楊道斌。他說自己與其說是“醫者”,不如說是“行者”,整天東跑西跑、不務“主業”,只要是能幫到老百姓發家致富的事,就要多做。駐村以后他一直尋思,打易鎮冬季溫暖、夏季涼爽,適合中草藥生長需求。他多次與專家教授請教,并組織村干部和致富帶頭人考察黔東南地區藥材種植,經村民代表大會商議,決定要發展黃柏等中藥材種植。
針對黃柏5至8年才能有收成的實際,楊道斌提出“長短結合”套種,同時種植天門冬、太子參、決明子等短周期藥材,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作為中藥學專業出身的駐村干部,他不僅全程參與選種、育苗、田間管理,還邀請省級專家開展技術培訓,聯系藥材廠商收購。目前,毛坪村已有500多畝黃柏、50多畝套種藥材的產業規模,2024年帶動戶均增收5000元,村集體經濟實現增收超過20萬元。
在推動產業發展的同時,楊道斌始終將村民健康放在首位。81歲的留守老人狄橋妺深有感觸:“小楊每周都來量血壓、測血糖,我多年的風濕病得到了改善?!泵捍?27戶的健康檔案楊道斌都很熟悉,無論是慢性病還是簡單的感冒發燒,他都耐心幫助問診尋方及用藥指導。兩年來,他開展義診30場次,服務群眾2000人次,為村民節省醫療開支10萬元。
為破解偏遠地區就醫難題,楊道斌積極協調省級醫療資源,組織60多名專家開展2次大型義診,捐贈價值8000元的常用藥品,搭建遠程會診平臺,舉辦學術培訓講座,協調鄉鎮衛生院醫生到貴中醫二附院進修。這些舉措不僅讓村民享受省級診療服務,更培養出本土??迫瞬?,打易鎮衛生院成功實施多項首例手術,醫療水平顯著提升。
在健康幫扶之外,楊道斌還為留守兒童提供助學資助,定期開展心理輔導,用實際行動詮釋醫者仁心。
通訊員 肖吉錟
實習生 周霞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