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村官的培養管理,提升綜合素質,保證大學生村官能夠下得去、待得住、學得快、干得好、流得動、用得上,遼寧省丹東市著力健全四種機制,全面加強大學生村官的選聘培養和服務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是完善招考機制,把好選聘源頭。為保證大學生村官能夠切實發揮作用,丹東市按照"以用為本,人崗相適"的原則,在大學生村官工作中,重點選拔基層急需的具有農林牧漁專業知識、符合農村發展實際的高校畢業生;懂村鎮建設知識、符合新農村建設需要的高校畢業生;懂經濟、懂法律、懂市場營銷知識,符合發展農村產業、打造農村品牌需求的高校畢業生,使大學生村官能夠學有所用,人盡其才。同時,在選拔過程中,丹東市加強了對筆試、面試、考察等環節的制度設計,特別是加強了對大學生入村工作動機的考察和了解,選擇一批從內心志愿扎根基層一線打拼的高校畢業生,確保人到村、心入村,從源頭上為大學生村官把好入口關。
二是優化培訓機制,傳好工作本領。丹東市把對大學生村官的培訓納入了全市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并且明確市級重點負責崗前培訓、示范培訓和拓展培訓,縣(市)區重點負責創業培訓和日常培訓。大學生村官在上崗前,由市委組織部、市人才辦舉辦集中培訓,重點介紹市情概況、農村政策、領導科學、農村工作基本方法、村務管理、社區管理等方面知識,為到村、社區任職奠定基礎;縣(市)區采取駐村考察、典型示范等方式,結合崗位職責,重點介紹農村建設情況和鄉風民俗,傳授開展基層工作、處理實際問題的方法;大學生村官上崗后,由所在縣(市)區根據大學生崗位特點每年至少組織一次集中培訓,每年的培訓時間不少于7天,培訓情況記入本人人事檔案。
三是健全管理機制,抓好服務引導。丹東市專門制定了大學生村官管理辦法,在辦法中明確規定建立健全幫扶制度、談心制度、安全制度、考核制度、工作日記制度、請假制度、述職制度等,實現了大學生村官服務管理的制度化。為保證大學生村官工作有動力,服務有導向,丹東市在大學生村官中開展了"六比六爭六大員"活動,要求大學生村官在基層期間:比學習,爭當政策法規的宣傳員;比業務,爭當農業科技的推廣員;比能力,爭當矛盾糾紛的調解員;比創業,爭當創新創業的示范員;比貢獻,爭當富民強村的推進員;比奉獻,爭當基層群眾的服務員。同時,丹東市還要求大學生村官服務期間必須擔任所在村、社區的科普志愿者或農村科普學校校長、消防志愿者等,通過不斷給他們交任務、壓擔子促進其快速成長。
四是規范使用機制,鋪好成長道路。為保證大學生村官在服務期間能夠安心任職,踏實工作,丹東市因地制宜,利用三種途徑加強大學生村官的使用:一是提拔使用。根據年度考核、聘期考核情況和群眾反映情況,把專心在基層工作、群眾認可程度較高、成績比較明顯的大學生村官提拔為基層領導班子成員;二是考試招錄。按照有關政策,丹東市積極指導在崗大學生村官參加選調生、公務員及事業單位人員招考,并在事業單位的招考中專門預留崗位,保證大學生村官的安置;三是留村任職。結合正在進行的村"兩委"換屆選舉,丹東市積極引導大學生村官作為候選人參選,鼓勵他們通過換屆選舉,擔任村級黨組織書記、副書記或村委會主任、副主任,留村任職。
通過建立健全四種機制,丹東市的大學生村官工作實現了"選聘有計劃、培訓有目標、管理有制度、考核有依據、使用有導向、安置有原則",保證了這項工作的科學開展。截至目前,丹東市共接收遼寧省計劃大學生村官190人,自主招錄大學生村官168人。在服務期滿的66名大學生村官中,有12人考錄遼寧省選調生,9人被提拔為鄉鎮、街道副科級領導干部,47人考錄公務員,5人考錄參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2人考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1名大學生村官當選遼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1人被評為遼寧省首批"十佳大學生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