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瀟(左)用選調生經費購買生活物資后,和曾海斌(右)一起召集脫貧戶到村黨群服務中心發放。(河巷村村委會供圖)
師傅:曾海斌
新疆伊犁州霍城縣惠遠鎮河巷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徒弟:黑 瀟
新疆伊犁州霍城縣惠遠鎮河巷村黨支部副書記
師傅教我“老經驗”
2023年9月,我來到新疆伊犁州霍城縣惠遠鎮河巷村,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乍看這里,整潔平坦的道路、裝飾精美的房屋、熙熙攘攘的游客,一切都很美,不似鄉村。我被引到河巷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曾海斌面前,曾書記身材清瘦、皮膚黝黑,握手的勁很大。他的手掌粗糙,老繭很厚,像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我猜想:剛才進村看到的美麗景象,一定來自一雙雙這樣的大手。
作為我的師傅,曾書記經常帶著我去村民家中走訪。從村民家出來的時候已經是晚上11點多了。曾書記站在路燈下跟我說:“小黑啊,村里的工作一定緊著群眾來,大部分村民白天都要去地里忙活,還有的要去務工,沒有固定的休息時間。”
曾書記常常說,要把村民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去做。有一次,村里開展“伊犁人奶茶會”活動,有村民反映:“書記,我們村的水渠好多年沒修過了,水渠兩旁的土石坍塌,把渠溝都堵住了,地里都澆不上水了。”曾書記在了解具體情況后,第一時間召集了村干部商量解決辦法,隨后又帶著我與鎮里干部對接,協調水利、農業部門爭取維修項目,籌集了5噸水泥及戈壁砂石料。村里干部群眾投工投勞,維修防滲渠9公里,確保全村3200畝耕地全部有效灌溉,解決了群眾澆水難的問題。水渠建好,讓我增添了不少成就感。
這一年多來,曾書記從改善村里基礎設施著手,以美麗鄉村建設為突破口,積極爭取各類項目資金2000余萬元,從強弱電改造工程到院落門廊外墻改造再到下水管網全面入戶,把一件件實事辦到了村民的心坎上,村民們有什么困難就會想到他,有什么心里話都愿意找他聊聊。說實話,有了這樣一個好老師,是我的緣分福分,他是我在基層成長的引路人。
鄉村的工作相當雜,根據走訪調查和分析,我發現河巷村目前主要問題是人多地少,沒有好的企業入駐提供就業崗位。這一年多來,我在師傅的指導下,積極嘗試通過整合土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效益。同時,積極聯系相關企業,為河巷村爭取合作機會。此外,我還組織村民參加各類技能培訓,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師傅嘉許的目光,讓我渾身是勁兒。
在那些共同值班的深夜里,師傅跟我漫談,說自己、說村莊、說干部、說經驗,也說憂慮、期盼。他的用意很顯然,就是希望我站在他的肩膀上,看得更多、走得更遠。他說起,2021年,因河巷村社會治理難度大、村集體經濟和群眾增收渠道窄,他臨危受命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之后一段時間,他是如何抓干部隊伍建設,講心得,講竅門。“好的制度比什么都管用,但好制度一定要從現實中來,還要能落實到實處。比如,村里完善‘基本報酬+績效報酬+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獎勵’的村干部報酬結構獎勵機制,幾年下來,對于提高村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立下汗馬功勞。”他教導我說。我細細聽,不懂就問,在本子上記下關鍵詞關鍵句。
再比如,如何讓村集體強起來,他告訴我,自己開辟了這樣幾個“賽道”:一是對近700畝機動地、荒地重新發包,村集體增收近20萬元;二是積極爭取鄉村振興項目資金1100萬元建成惠遠鎮演藝中心、投入900萬元建立小商品集散中心,幫助村集體每年增收50萬元;三是參與創辦“初見惠府”旅拍公司、圖開沙漠“古城冰碗兒”冰激凌分店、“香妃”漢堡店等,每年又有一筆分紅。“事在人為!”我在筆記本上記錄了他對我的鼓勵。
如今,我走在村上,看到村民買買提艾力·阿扎提在特色小吃街擺了一個燒烤攤,旺季一天就能收入1000多元;古麗巴哈爾·吾買爾江從不敢在公共場所跳舞到成立文藝小分隊為游客表演舞蹈;73歲的蘇巴洪·玉蘇二次就業當“馬的”司機享受生活;曾經的“酒鬼”吐爾遜·努爾買買提承包果園脫貧致富;家庭婦女米亞莎·亞力買買提自辦工廠活出尊嚴……一個加速奔跑向前的村莊,讓大家的狀態都起來了。我覺得自己來對了村、選對了路,跟著這樣的好師傅,我的青春更出彩。 黑 瀟
徒弟讓我“刮眼看”
剛開始,我對小黑這個小伙子能否勝任這項工作還有些擔憂。后來我發現小黑工作中努力融入群眾,在這一年里,他一有機會就會入戶走訪,關心村民生產生活情況,成為了我們河巷村的新村民,我就覺得他能行,態度有了嘛。
他的到來,也給村“兩委”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腦子活、點子多,總能給大家帶來新思路、提出新方法。在“院屋改造工程”發展庭院經濟工作中,小黑積極提議組織有發展意向的村民前往新源縣、特克斯縣等地參觀學習、開拓視野,帶動了這項工作提速。配合村“兩委”和工作隊,引導村民大力發展旅游服務業,動員居住在河巷村百花街、水定街的少數民族家庭開辦民俗家訪點,將閑置房屋改造為民宿、農家樂,建成集餐飲、住宿、歌舞、民俗文化體驗于一體的“美食人家”“花帽人家”“歌舞人家”等各具特色的民俗點30戶,幫助更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飯”,實現家門口就業56人。他的進取心、動手能力、實際“戰果”,還真讓我刮目相看。
愿他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曾海斌
本報記者 周靜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