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農林大學村官學院“青春的名義”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出征儀式
學員在幫助 村民采摘蓮蓬。
學員在田頭教村民科學施藥。
7月10日,浙江農林大學村官學院的72名學員在金華結束了為期一周的駐村實習。
駐村實習是村官學院的品牌活動。駐村期間,學員不僅要走村入戶摸清村情民意,還要完成專題調研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學員沈哲菁表示,“利用暑假深入農村一線,與農民一起勞動一起生活,是了解農村最有效的方式,也為今后當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村官打下了基礎。”
浙江農林大學2014年成立村官學院,學員均為該校學生,他們在學習原有專業的同時,利用晚上、周末和寒暑假時間選修村官學院課程。很多學員結業后參加了浙江省大學生村官選聘考試,投身農村建設。目前從村官學院結業的畢業生中有50多人以大學生村官或選調生村官的身份服務基層一線。
金華市婺城區新獅街道下裴村書記助理朱炫韋告訴記者,他是村官學院的首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學生村官電商富民的生動實踐讓他認識到農村大有可為,從而受到鼓舞走上了村官崗位。與朱炫韋有同樣感受的沈達威2015年畢業后考取了選調生村官,目前在湖州市德清縣禹越鎮棲湖村任職。沈達威告訴記者,自己的職業規劃路徑與村官學院的基層就業導向密不可分,尤其是駐村實習強化了他的基層擇業觀。曾在臨安市板橋鎮花橋村實習鍛煉的沈達威,經歷了鄉鎮換屆選舉、糾紛調解、農村文化建設等基層工作實戰,他認為駐村實習的經歷非常受用,不僅縮小了從校園走向基層的心理落差,在工作上也大大縮短了適應期,一些常規工作甚至可以用駕輕就熟來形容。
除駐村實習外,村官學院的核心課程設置也被學生們稱贊為“解渴實用”。沈達威說,理論知識幫助他解決了很多現實工作中的問題。村官學院的大三在校生周放告訴記者,他專科畢業后,曾在龍泉市安仁鎮安民村當過9個月駐村干部,協助處理過五水共治、鄉村旅游等重大項目,但在實際工作中積累的知識點是具體的、零碎的、感性的,后來考取農林大學本科后,在村官學院系統學習了農村政策、創新理念、操作本領,構建了更加宏觀、理性的知識網絡,整體素質得到了很大提升。
據了解,村官學院還設置了村官論壇、村官面對面、村官模擬大賽、村官創業沙龍等課外活動,著力提升學員對“三農”的領悟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村官模擬大賽為例,通過行政職業能力測試和申論考試以及結構化面試選拔一批優秀學員,要求學員以關愛留守兒童、精準扶貧等當下農村熱點為題,通過實地調研撰寫報告并做PPT展示,讓他們從中體驗當好村官的真諦。村官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從核心課程設置到課外活動再到駐村實習,構成了學校個性化的培養鏈,目的是通過多元培養手段,豐富培養載體,打造一支有深厚“三農”情結、有系統基礎知識、有較強工作能力的現代農業帶頭人和基層公共事務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