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大學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動,通江縣立足縣情創特色,把握重點求突破,在大學生村官的派駐、考評、使用等方面創新舉措,全力打造大學生村官培養鏈。
聚焦基層派駐,形成“精準化”人才輸送鏈。人崗相適促進步。主動面向基層、對接基層,鄉村與大學生村官“雙向”選擇,結合專業特點與雙向意愿,讓每名村官干事有舞臺,讓每個村成事有人才。干部幫帶促提升。“鄉鎮領導教著干、支部書記領著干、大學生村官學著干”的培養鍛煉機制,增強干事創業信心,盡快融入農村完成角色轉換。人文關懷促安心。著力解決食、宿等生活問題,幫扶人定期走訪,掌握思想動態,幫助解決工作生活中實際困難,促使大學生村官安心基層工作。
聚焦量化考核,建立“立體化”人才考評鏈。分類考核差異“設分”。結合工作實際自制《年度目標責任書》,分類設定共性目標分值與個性目標分值,做到突出共性抓重點,創新個性抓難點。細化標準精確“打分”。圍繞目標任務,制定評分細則,實行量化積分考核,通過信息超額加分、工作表現突出加分、表彰獎勵加分等,激勵主動作為,以分數倒逼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結果公示集體“曬分”。每季度進行積分排名公示,激發干事創業熱情,并將排名作為先進評定、年終評議考核的重要依據,建立“先進帶后進”制度,幫助改進工作水平,提高工作能力。
聚焦晉升渠道,構建“多元化”人才流動鏈。定向招聘轉“‘身’份”,打通晉升渠道,將大學生村官納入后備干部培養,任職期滿定向考核招錄為鄉鎮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留村任職礪“身心”。聘用期滿、考核合格、愿意為農村服務的大學生村官,續簽聘用合同。對政治素質好、工作實績明顯、群眾公認度高的大學生村官,及時推選到村“兩委”主要負責人崗位。自主創業展“身手”。搶抓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機遇期,用好用活扶持政策,全力支持創辦各類經濟實體、建立經濟組織,逐步將大學生村官培養成創業示范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