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遼訊 (通訊員 孫明)近年來,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堅持將培育本土人才作為破解農業發展瓶頸、賦能鄉村振興的關鍵環境,因地制宜搭建平臺、提供舞臺、設立獎臺,優化本土人才發展環境。
制發科爾沁區本土人才培育若干措施,建立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分類推進的工作機制,統籌推進各領域本土人才培育工作。開展本土人才“大摸底”行動,堅持組織推薦、社會舉薦、活動評薦、個人自薦相結合的方式,發現和推介本土人才,分類建立健全鄉土人才信息庫,分類入庫、動態掌握本土人才數量、結構、特長。建立在外優秀人才聯絡服務機制,做好本土人才儲備工作。
實施本土人才百千萬培訓工程,根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特色產業特征,采取區級統籌、鎮級推進、村級實施的方式,面向較為成熟的人才及“青苗人才”,采用赴先進地區跟崗取經、本地以工代訓、名師帶徒等模式培訓鍛煉,累計培訓本土人才1.5萬余人次。與江南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科爾沁區林業工作站等多個科研院校共建專家工作站、技術轉移中心,組建玉米種植、果樹培植、黃牛養殖等12支技術團隊,采取“專家入鎮、農技人員包村”的技術服務模式,入戶到田培育科技示范戶、種糧大戶和骨干合作社,開展技術授課100余次,靶向培育本土人才3500余人次。
建立“政治激勵+精神激勵+物質激勵”機制關心關愛人才。將政治素養高、致富能力強、干事創業敢擔當的本土人才,優先發展為黨員、村級后備干部和村干部,優先推薦為各級“兩代表一委員”人選,實現人才有為有位。將成效好、貢獻大、認可度高的本土人才納入各級黨委政府聯系服務專家范圍,對本土人才領辦合作社、創辦企業等給予重點支持,協調金融機構面向本土人才開展無息、低息專項貸款,有效激發人才干事創業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