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縣積極探索大學生村官教育管理的新措施、新方法,推行“五化”模式,推動大學生村官成長成才。
教育培訓規范化。按照“便于工作、利于管理、適于生活、保證安全”的原則,合理安排大學生村官崗位,做到志愿意向、專業特長與農村實際需要的“三結合”。把教育培訓納入基層干部培訓總體規劃,依托縣委黨校,定期進行政治理論、惠農政策、新農村建設等知識培訓,每人每年參加培訓累計不少于10天,保證了服務農村的“能量”更加充足。
崗位職責標準化。實行設崗定責,引導大學生村官積極參與任職村的產業結構調整、新農村建設、民事調解、信訪維穩等各項工作,實現干有目標、做有職責。推行崗位職責標準化管理,對大學生村官駐村天數、工作日志、民情日記、調研報告、走訪聯系、幫帶群眾等情況進行指標量化,做到個人周總結、村季度評價、鄉鎮年考核,進一步規范了大學生村官的崗位職責。
關愛幫帶親情化。推行組工干部、鄉鎮領導、村黨組織書記、專業技術人員、致富能手共幫大學生村官成長的“5+1”幫帶培養機制,健全工作日志、思想匯報等工作制度,促進大學生村官盡快轉變角色融入崗位,目前,共建立聯系幫扶對子12對。
考核管理制度化。堅持制度化管理,完善考核辦法,采取日常考核、季度考核、年終考核“三結合”的形式,推行“一述四評”制度,大學生村官進行年度述職,鄉鎮領導、村“兩委”干部、包村干部、黨員群眾對其工作和履職情況進行民主評議和測評。同時,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將考核結果作為競選村“兩委”干部、招錄公務員、轉聘事業干部的重要依據,充分激發大學生村官扎根基層、服務農村、干事創業的內在活力。
鍛煉培養長效化。采取“村上工作為主,多崗鍛煉為輔”的模式,有計劃地安排大學生村官參與所在鄉鎮的基層組織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矛盾糾紛調處等重點工作,培養農村工作的“多面手”。探索創新大學生村官培養管理和流動機制,擴寬發展空間,先后有6名大學生村官被選舉為村“兩委”成員,有5名進入公務員隊伍,有2名服務期滿的優秀大學生村官聘用為鄉鎮事業編制干部,充分調動了大學生村官干事創業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