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李杰)近年來,河北省保定市堅持以保障糧食安全為底線,以促進產業發展為核心,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為重點,多舉措繪就“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鄉村振興和美畫卷。
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面提升耕地質量。如今,全市完成增發國債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任務153.6萬畝,總投資42.56億元,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10.8萬畝,占全市永久基本農田89.2%。
堅持產業興農、質量強農、綠色固農,農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農業綠色轉型穩步向前,農村多元價值充分發揮,在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上邁出新步伐。全市現有市級及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65家、現代農業園區280家,“兩品一標”402個,注冊商標318個。全市設施農業種植面積達到65.5萬畝,總產量262.8萬噸,新優品種率100%。
依托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都市農業創新研究院、“博士”農場、農業驛站等4個科創平臺,培育專家團隊、科技特派員、職業經理人、高素質農民4支隊伍,“高、新、精”技術研發和運用成效明顯,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和比重持續增加,全市特色產業質量和效益全面提升。截至2024年底,152家“博士”農場引進高端人才1176人,培育引進新品種823個,推廣先進適用技術167個。100家農業創新驛站累計引進新品種、新技術521項,培育農業品牌100余個,帶動農戶近15萬戶。
堅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有序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437.09萬畝,土地流轉率54.57%,其中適度規模經營占比達到61.04%。高效盤活農村閑置農房,建設完成保定小院1897套。培育壯大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全市農民合作社達到1.4萬家,家庭農場超過8000個,全力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